数字化时代抖音全网低价业务兴起,改变流量变现格局

数字化时代抖音全网低价业务兴起,改变流量变现格局

抖音上那些便宜货的买卖,火得跟相亲角似的。创作者们绞尽脑汁想方设法挣钱,商家们瞪大眼睛巴不得捡漏,中间还夹着个总爱改规则的算法红娘。

创作者怎么薅羊毛

拍个带货视频就跟在夜市摆摊似的,得学会大声吆喝。2023年,有个卖内裤的大哥,开场就来了句:"穿了这条内裤,前女友回头率能翻倍!" 结果一条视频就卖出去了3万条。关键是要把商品的小毛病吹成卖点,就像说:"这手机充电慢,正好能帮你治好熬夜的毛病。"

这阵子流行“反向带货”,故意把东西说得不好听,反而显得更真。有个卖拖把的账号就爱这么干,说这拖把除了能拖地干净、杆子结实、价格还便宜,其他啥也没有。结果一个月粉丝数就涨了20万。记得,价格要说得像白给似的,可千万别学那些喊“家人们亏本卖”的,现在的观众一看这套路,直接就划走了。

商家防坑指南

找个高手合作比找对象还看重门当户对。去年那家卖辣条的,找了个美食博主,结果那家伙的粉丝全是养生达人,视频下面评论区一片骂声,都说“赚钱不要命”。最靠谱的还是找那些小有名气的领域博主,比如那家卖渔具的,专门找那些钓鱼爱好者,粉丝虽然才两三万,可转化率能高达8%。

抖音里有个神秘的潜规则,人称“完播率陷阱”。记得去年双十一,有个服装品牌砸了20万找那些大V帮忙,结果视频开头五秒全是摆姿势,观众早都划走了。现在,聪明的商家都规定前三秒得赶紧露产品,最好是表情夸张,来个“卧槽这价格写错了吧”的震惊效果。

算法里的潜规则

抖音那推荐算法,就跟更年期闹脾气的丈母娘似的,昨儿个还爱追那土味情话,今天个突然就转性儿,开始捧正能量了。有个卖颈椎仪的号发现,只要视频里带“打工人”标签,播放量就能翻个跟头,可要是用了“社畜”这俩字,那播放量直接就限流了。每周四下午,流量突然就上去了,据说那时候审核员都在摸鱼。

乱打标签,那是血淋淋的教训。瞧瞧上个月那家卖螺蛳粉的,给个视频瞎几把贴上#爱情 #婚姻 的标签,想蹭点流量,结果被系统给识破了,直接给踢进了小黑屋。现在,流行的是那些#冷知识 #你不知道的事 这样的开放式标签,就跟在人群里扔鞭炮似的,炸到谁算谁。

价格战心理学

标个99块?那不如98.7来得爽快,这招是从超市那偷师学来的。有家卖袜子的店试过,那些价格尾数带点7或8的,销量能比整数多出23%。不过,那些标着“¥9.9起”的,你点进去一看,才发现所谓的起售价其实就是个鞋盒。现在这招观众们一看就懂,直接举报就完事。

限时优惠得来不易。去年那谁卖移动电源的搞了个“三分钟特卖”,结果等来的却是没降价的货,观众们一通骂,直播间直接被封了号。现在这些商家都玩起了“随机掉落”,跟抓娃娃机似的,让人感觉错过这机会,就再也找不到这样的好店了。

素材拍摄黑科技

视频别弄得太完美,不然看着跟电视购物似的。那谁卖炒锅的,故意弄出一股油烟味数字化时代抖音全网低价业务兴起,改变流量变现格局,还写啥“米其林大厨看了都得摇头”的暴力测评,结果反而卖得超火。得留点小问题,比如展示衣服时就来一句“镜头都吃颜色了”,给个差评也留个台阶。

现在这招“一镜到底”挺火。卖行李箱的把箱子从楼顶往下砸,卖手机的把手机泡水里泡足24小时,卖鞋的找200斤的大汉来踩。不过得悠着点,去年就有人玩过了火,玻璃杯真给摔碎了,还得掏钱赔人家。

售后的话术秘籍

差评回复得玩点太极。有家卖褪黑素的货主碰上差评说“吃了反而睡得更差”,客服机智地回“白天吃能帮你调整生物钟”,结果这回复竟然火了起来,带动了一波销量。碰上退货,别光说“亲,您不满意啊”,得问“是不是快递小哥给摔了?咱们得好好教育他”。

物流迟到就得自己扛。记得去年双11,有个卖暖宝宝的店家,每卖一单就送道歉信:"东北家伙给您道歉抖音业务平台全网最低价,暖宝宝还在海南晒太阳呢",结果还弄了个好评如潮。记住,不管咋样,天气、快递、隔壁老王家的狗,就是不能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。

这带货的招数也是够绝的,我见过有卖增高鞋垫的,那介绍写得是够扯的,说是“穿上这东西,前男友就得低着头给你道歉”。这广告词也是挺有意思的。

转载声明: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!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lianglihua.com/post/296.html

网友评论